服務熱線
0755 - 2919 5095
時間:2021-12-23?????編輯:交通信號燈?????瀏覽:0
我國交通信號燈、交通桿件市場年度投資規模達幾百億,如此大體量的市場投資背景下,生產這些產品的交通安全設施企業中并沒有誕生上市公司,甚至也不見被資本投資青睞的企業。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產業已經有30余年的發展歷程,現在本應該處在蓬勃期,然而現實是境況并不樂觀。
就以我國生產信號燈最早的華南地區為例,大大小小企業遍布。雖然在同一個地域,從事一樣的產業,卻各自誕生了不同的境遇。
有的企業忙于周轉,有的企業已經縮小了業務量,提起誕生不了巨頭這個話題,很多企業家都感慨:“如果倒回十年前,也許有可能,巨頭已經離我們太遙遠了?!?/p>
近期,賽文交通網專程走訪了華南地區廣州、佛山、深圳等城市,對以交通信號燈、交通桿件、交通誘導屏、交通信號機為主要經營產品的交安設施類企業進行了調研,探求我國交通安全設施生產企業的生存狀態。
一、行業門檻低 小作坊遍地
十多年前來到佛山、深圳一帶,到處都是大廠林立的交安企業,機器轟鳴聲中,一條條生產線有序忙碌……
然而現在,這種生產制造業繁榮的景象已經被家庭作坊取代。
由于行業門檻相對較低,使得業內充斥著大量的家庭作坊式企業。比如生產一個信號燈,邏輯上可以簡單的拆分為三個部分,找一個線路板廠做設計,再找一個塑料模具的廠家去做那個燈殼,最后找一個地方場地組裝。這就是意味著,一家規模很小的一個電子制造類公司很快就能生成。
結果就是,信號燈、桿件、標志標線等各式產品魚龍混雜,質量不高,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愈發普遍。
而那些有規模、追求高質量的傳統交安企業深受其害,比如佛山市某交安企業為例,生產信號燈已經有20年歷史,信號燈質量較好,在業內有口皆碑。
但是從出貨速度,市場反應速度上根本競爭不過小作坊。即使是拿到深圳科研所燈具耐用性排第一的檢測報告,也沒有給他們市場銷售帶來明顯的增長機會。
小作坊嚴重沖擊了帶有生產車間的制造企業。門檻低,可以找掛靠單位,一個單子被四分五裂,小作坊施工隊蜂擁而上。
行業的門檻低,家庭式作坊,對這個行業沒有出現一個巨頭影響非常大。這已經成了交安企業的共識。
華南地區誕生了我國第一代交安企業。經過大浪淘沙,在業內有口碑名氣的也是屈指可數。
像深圳市賽諾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賽諾杰”)、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鑫光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鑫光道”)、佛山市簡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法馬新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是口碑不錯的企業。
市場開放之后,涌進了大量的競爭者,在感受到危機之后,很多企業都選擇走小而精的路線,放棄了追逐大而全的規模。
像??荡笕A這種原本是在智能交通邊緣公司突然切入對這個行業產生了致命的影響。他們在資金、產品成本以及渠道下沉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優勢。
賽諾杰總經理譚玉珠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大企業的售后服務體系已經滲透到中國的每一個縣,他們銷售信號機的時候都附帶推銷信號燈,那么傳統只做信號燈的廠家也因此就會被丟掉,丟失很大一部分市場。
來自于一些互聯網公司的快速沖擊也讓這些傳統交安企業瞠目結舌,像阿里系、騰訊、華為近幾年都設置了智能交通業務拓展的相關機構。
用鑫光道總經理周果的話形容:“從來沒想到信號燈會和互聯網聯系起來,他們在市場進入以后,它的打法跟套路跟原來傳統的方式根本不一樣,他就不斷的用錢去燒?!?/p>
也就是可以這樣理解,在過去20年,這個行業屬于做大蛋糕的階段。市場容得下這么多企業來生存,彼此默契的分享利益,現在蛋糕越來越大,加入的企業越來越多,成本越來越高,導致了每一家企業包括即便頭部的企業運行起來也比較困難,因為它利潤越來越薄弱。
二、利潤微薄 創新不足 不被資本青睞
近些年交安設施的原材料價格、人力成本、辦公成本都在不斷上漲,但是產品價格卻漲不起來,利潤空間被持續壓縮。
原材料漲價,是交安市場近十年來最普遍的現象,特別是近兩年的疫情爆發,嚴重影響了交安市場原材料的價格,據鑫光道周果透露,相比兩年前,原材料價格已經漲了三倍。
持續漲價的成本,讓企業叫苦連天。有一個數據,20年前,交通設施銷售額4000萬左右,現在每年也是4000萬,但20年前材料成本比較低,利潤空間大?,F在產品還得迭代,材料成本不斷漲,利潤稀薄。
企業銷售的產品為何沒有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而調價,從而保證企業良性運轉必須的利潤空間。因為“低價”幾乎成了交安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交通信號燈、交通桿件,價格是非常關鍵的競爭焦點。當眾多同業者都在堅持、甚至經營惡化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原有市場銷售價格時,哪些相對有能力調整價格的廠商也敢不輕易修改報價。
成本高,利潤稀薄,就導致整個產業陷入低價鏈條,從項目投標開始就打起了低價格戰,甚至招標庫里都有一個目錄,告訴競標者平均價格,同樣的產品就要低價格的,如此壓價,增加低價中標的機會。
行業還存在回款慢的特性,以交通設施信號燈為例。甚至有一些工程,回款最長能超過10年。
交安市場變成這樣,企業多年發展也難以獲得資本青睞,很多企業主也開始反省起來。好的資產、好的產品一定是能賣好的價格,還是產品不夠優質,企業不夠優秀,融不到資。
拼低價、回款慢、利潤空間被壓縮成為企業逐漸失去活力的重要原因。
近幾年,我國宏觀經濟處于下行狀態,智能交通行業也受到明顯影響,政府支付能力下降,企業現金流更加緊張。
目前對于多數交安設施企業而言,還掙扎在生存線上。從長遠來看,不少企業迫不及待想要技術革新,但是其收益大約只夠維持生存,沒有能力去投資研發利潤空間更大的、更有技術含量的產品。
對創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旦錯過發展時機也很難再迎頭趕上。
三、監管體制不規范 產品達不到國際接軌
當原材料成本增長,眾多企業仍然保持最終產品的原有市場報價,沒有進行相應的價格調整,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在產品質量上做些減量,并且這種減量也很可能被最終用戶所“忽視”。
提起交安產品的檢測監管以及標準,所有的企業主都開始吐槽,這已經成了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影響交安行業產品創新、發展的最大阻礙。同時,監管的缺失也是這個行業沒有產生巨頭的原因之一。
工程實施流程的粗線條管理,制度上有缺陷。送檢合格,產品就可以在工程中使用,廠商鉆空子,有機可尋。實際工程中用一些低質量、甚至不合格的產品充數,僥幸驗收過關。
鑫光道周果對此特別有感觸,他就經歷過小作坊貪圖他的產品質量好,貼鑫光道的牌去送檢的荒唐事?!捌鋵嵾@還算好的,畢竟還走了流程,現在很多企業都不去送檢,直接生產,照樣有人買單,質量怎么可能得到保障呢?”
說到底,這就是跟我們國家的標準偏低以及監管制度、監管流程存在漏洞有關,另外就是對交安設施是“消耗品”定位造成的結果。
信號燈,只要亮就可以用,質量不被重視。最終導致的是,真正重視產品質量的廠商,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相對于低質廠商的產品成本就高很多,價格上喪失市場競爭優勢。長此以往,對行業是侵害。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交安行業不是沒有高質量產品,只是很多高質量產品只對海外市場進行銷售。據賽文交通網了解,目前國內仍有不少生產道釘、交通信號燈等交安設施的企業,將業務主要定位于面向海外市場,甚至不對國內市場進行銷售產品,僅做外貿。
海外市場更注重產品質量,對優劣產品有明確的選擇導向,保證產品合理的利潤空間,保障了企業正常運轉、發展。
這些非常簡單的市場規則就可以明顯改善交安設施產業的生態。
四、跑馬圈地 各地政府保護本地企業
交安設施市場之所以沒有誕生行業巨頭,與各地方政府的采購政策也有一定的關系。
由于市場的采購方主要為政府部門,考慮到稅收、就業、產業發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各地政府在招標采購時,更傾向于當地企業。其它省市的交安企業想要打入本地市場相對較為困難,各地也是以當地的信號燈生產企業產品為主。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各地的政府更希望把它給本地企業去做。供應商、施工單位都是這樣去選擇的,外省企業再進來,沒有產品質量上的明顯優勢,也沒有價格優勢,劣勢非常明顯。
所以護城河的構建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維護了本地企業利益,但另一方面則抑制了競爭,不利于企業的創新發展。
五、股份設計不合理 容易裂變
早期,我國的民營企業、創業公司經驗都是非常欠缺的,關于公司股份及管理架構設計往往都存在缺陷,甚至致命缺陷。
彼時,關于如何創立、管理一家新創公司,這類信息傳播渠道還比較閉塞,互聯網還不發達,股份結構設計往往存在不合理之處,這是很多創業型公司都存在的問題。
交安企業也存在“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的現象,家族企業非常多。
在賽文交通網的調研走訪中,多家企業受訪人都提到了曾經在業內具有比較高辨識度的廣東佛山某公司。
作為我國最早的道路交通安全產品企業之一,鼎盛時期的這家公司,其業務占據了廣東境內信號機市場的半壁江山,最高銷售額達到一點幾個億。但隨著時任總經理的意外離世,公司并沒有按照預期的軌道繼續發展,企業發生裂變,分化成幾個同類型的公司。
現在同行后輩還對此感到唏噓,甚至在業內流傳一個說法,如果該上市成功,必定改變整個華南的智能交通行業的格局。
六、后記
最近幾年,我國交通信號燈、交通桿件市場年度投資規模達幾百億,如此體量的市場投資背景下,并沒有誕生上市公司,甚至也不見被資本投資青睞的企業。
交安設施市場之所以未能誕生行業巨頭,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市場門檻低、市場監管不規范、低價競爭、大佬的市場進入、公司管理股份設計存在漏洞、回款慢現金流緊張、企業無力投入創新等等。
這些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快速扭轉轉變。但是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些深耕行業多年的企業創始人,依然充滿希望。對交安事業的熱愛,讓他們堅持在艱辛的道路中走下去。
很多人每天還在一線忙碌,依然堅持了創業初期的勤勉,現在市場嚴峻,他們更是不敢懈怠。
在賽文交通網的訪談中,記者感受到了,比起困難,企業主更愿意談責任和未來,他們一方面總結經驗,一方面尋找方法,很多企業在他們的帶領下,已經出現了轉機。
要知道,這不僅僅是交安行業本身,他們也是中國制造業的第一批創業者,他們的出路與改革,將對更多企業以啟示。
文章轉自賽文交通網